天才的悖论

今年夏天,读了沃尔特· 艾萨克森写的《史蒂夫· 乔布斯传》。再过一段时间,一部乔布斯传记电影就要上映。

史蒂夫·乔布斯是一个天才级的技术大师。乔布斯将计算机的发明商业化和大众化,他推出的麦金塔计算机、Mac、iPod、iPhone、iPad一次次引领电子产品的潮流,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社会人们的通讯、娱乐乃至生活方式。他是一个天才级的艺术大师,在产品设计中他将大道至简(Real artists simplify)的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,每一款产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他还是一个天才级的营销大师,他创立了“苹果拜物教”,美国著名品牌咨询师马汀·林德斯特罗姆曾通过核磁共振扫描苹果粉丝的大脑,发现他们的脑对苹果公司的反应与耶稣信徒非常相似。上至政商精英,下至贩夫走卒,到处都可以看到果粉。从古至今,哪种产品能让人割肾相求?

数字技术诞生之初,就形成了开放与封闭两股潮流,而“对一体化系统的本能热爱让乔布斯坚定地站在了封闭一边”(《史蒂夫· 乔布斯传》)。乔布斯认为,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繁忙,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合他们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,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服务,他认为,对产品从端到端的控制是优质服务的保障。以IOS系统为例,IOS系统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封闭性手机系统,也就是不开源的操作系统,系统的改编只能由苹果公司自己进行。而在开放系统中,任何人和组织可以根据协定对系统内核代码进行修改,进行二次开发,以实现符合自己要求的功能,因此,在封闭的系统中,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必须完美匹配,否则,制造出来的产品将是一场灾难。乔布斯的天才之处他能敏锐捕捉到市场用户潜在的需求和市场趋势,引领潮流;在产品设计中把理念、科技和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。将硬件、软件和内容精巧整合,将简约原则发挥到极致,便是苹果产品的精髓。

一个精巧的封闭系统的优势在于安全、易用,其不足之处在于压制了用户的自主性。用Mac、iPhone、iPad,你不必知道照片、文档保存在哪一个物理位置,操作系统通过标签、搜索等等方式为你管理;你也不用比较哪种杀毒软件和系统防护软件更安全;也不要操心系统的优化和性能的提升;你根本不要四处搜索、下载电影、音乐,也不必苦苦寻找字幕,iTunes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已获得授权的影音作品;等等,说到底,苹果产品更像一个电子娱乐产品,它只能使用内容,而非创造内容(Mac多用于图像设计领域,不如PC应用广泛),如今,“笔记本=办公,iPad=娱乐”的概念在消费者观念中渐渐形成。

1984年,麦金塔发布时,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条广告,主要内容是一个反叛的年轻女子,从奥威尔式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脱,当“老大哥”正在大屏幕上进行控制人心的讲话时,她将大锤砸向屏幕。《史蒂夫·乔布斯传》是这样分析这条广告的意义的,“许多年轻人,尤其是反主流文化人士,认为计算机是奥威尔式政府和大企业用以消除人们个性的工具。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,电脑也被视做能够释放个人能量的工具。这则广告恰恰抓住了后一种心态,将麦金塔电脑塑造成为个人自由而战的斗士—系统面对邪恶的大企业意欲统治世界并实行完全的精神控制,唯有苹果这家冷静、反叛、英勇的公司能够阻止它,乔布斯喜欢这个创意。”但是,一个封闭系统里的天才是不是也会成为“老大哥”? 

9月27日凌晨澳门

PS:在写这篇短文时,只是约略知道电影《乔布斯》即将上映。昨天才知道,这部电影恰恰就是27日公映。难不成俺也是天才?与乔帮主心有灵犀。29日补记。

发表评论